本网讯(文/胡晨玥 图/赴岳西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主题采访团)11月18日,“2021年南风窗·调研中国——青年领导力公益计划”结果揭晓,由学院辅导员马星宇、李梦圆老师指导的社会调研团队“赴岳西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主题采访团”与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高校团队一同入选全国十强。这是我院第四年参加该项活动,第二次获得全国十强的荣誉称号。
今年暑假,bat365官网登录入口赴岳西县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主题采访团深入大别山区,在岳西团县委、岳西县乡村振兴局、各调研镇、村与学校、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深度调研岳西县石关乡等多个乡镇各行各业的驻村扶贫干部和产业带头人,用融媒体形式多元化描绘乡村振兴的壮丽图景。
青年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取得了创造性成果,也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了新的要求。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安庆市岳西县由于历史、自然等因素,一直是全省以及大别山区29个国家级贫困县中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份之一,却是全省最早脱贫的贫困县,是脱贫摘帽最早最好的县份之一。
在深入分析材料中,团队发现脱贫攻坚阶段有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奋战在扶贫一线,乡村振兴阶段也持续选派驻村工作队防止脱贫对象再返贫。确定了调研对象和调研地后,在指导教师马星宇、李梦圆的指导下,来自新闻、广告、网新、摄影、播音、新闻传播学类6个专业的23位实践队员赴安庆市岳西县展开相关调研活动,关注全面脱贫背后的驻村干部如何整合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关注产业带头人如何拉长产业链条、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团队合力调查研究。团队深入岳西多个乡镇采访调研,运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近20位驻村干部进行深入访谈,从石关乡向外辐射,足迹遍布8个乡镇15个村落,行程近千里。队员们与黄尾镇黄尾村农家乐的游客坐下聊天,向主簿镇大歇村爱国教育基地讲解员了解文旅发展情况,与莲云乡莲塘村的中直机关派出的驻村干部走村入户,与头陀镇石盆村的村干部查看村志,助力石关乡石关村的产业带头人销售茭白……23位队员每日分组结伴出行,一起跋山涉水,一起并排走在黑夜路途,一起围坐圆桌碰撞智慧火花。6个不同专业的同学以各自的专业n能力,向着同一个目标,怀着同一份情感,投入实践,获得了大量一手资料,为报告撰写、纪录片制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实践培育丰硕成果。在前期入选南风窗“调研中国”项目全国百强后,团队成员杨书、胡晨玥参与了百强能力训练营,与社会调研专家、资深调查记者等深入交流新闻实战、视频记录、社会调查等内容,为实践做好准备。团队在实践中共寻访数十位产业带头人;完成稿件37篇、人物特稿5篇、纪录短片9部、风光宣传片1部、创意视频10部、调研报告1份;团队的10余篇稿件在中国青年网、安徽日报客户端等刊发转载;中国教育报还对团队本身做了相关报道。此外,团队拍摄照片视频共计229G,队员将其进行深加工,制作了明信片、画册等,并运用新媒体平台发布了手绘组图。团队为当地茭白产业设计的IP形象“小茭”和“小白”、“茭个朋友”系列表情包与文创产品受到岳西团县委副书记储岳峰与石关乡乡长叶先安的称赞。
为了提高调研内容的传播力和调研项目的影响力,团队还申报了由共青团中央主管的综合性新闻杂志《中国周刊》主办的——[青年中国行]大学生暑期社会调研实践项目,并已取得全国百强称号。
在调研活动中,团队聚焦驻扎在乡村振兴一线的驻村工作队,研究其如何依靠自身能力和派出单位赋能农村治理、产业发展。新传师生用笔尖记录现实,将镜头聚焦乡村,在基层一线感知真实立体的中国,是学院社会实践与媒体融合推动的典型案例,展示了社会实践课堂专业化的育人成果。
据悉,“调研中国”是由南风窗杂志社于2005年创办的公益项目,支持在校大学生进行田野调查和社会实践,旨在建立青年大学生接触、发现和思考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的平台。2021年,“调研中国”获得全国各高校700余支队伍的报名。同时南风窗和哔哩哔哩联合,升级调研中国项目,以更贴近年轻人的态度、更丰富的记录形态、更多样的文化视角来拓展调研的形式和意义。截至2021年,“调研中国”已举办17年,全国累计700余所高校、万余支团队申报参加。项目参与者关注的议题涵括了农村贫困、城市扩建、环境保护、教育公平、医疗保障、文化传承等社会问题,形成的100份报告书已结集出版,促进了社会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