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报道特稿之二】探索求实促创新 特色青春树标杆——以锐意进取精神全面推进学生工作

      2012年,传媒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学生工作理念,确保安全、质量、就业三条生命线,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和专业技能竞赛两道风景线,努力探寻符合教育规律、具有传媒学院特色的工作模式,扎实推进各项学生工作。

      “德才专兼”的辅导员队伍
      目前传媒学院共有辅导员10名,其中专职辅导员4名,兼职辅导员6名。传媒学院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选人原则,专兼职辅导员均为中共党员,思想道德素质良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能够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和监督,且均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坚持“入出并行”生活化的工作方式,鼓励辅导员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将自身多种技能积极运用到工作中,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型、务实型、创新型和协作型的学工队伍。
      三年来,传媒学院鼓励、支持辅导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开展研究。2012年,辅导员共申请科研项目3项,在研课题1项,提交各类竞赛论文6篇,积极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推进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在辅导员例会中定期进行理论研讨,探寻学生工作中的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积极鼓励辅导员申报学校、省级学生工作相关的科研项目。杨礼玉的《近十年来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研究综述》推荐进入安徽省《全国第六届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科研论文报告会》选拔,汪婕、秦枫合作的《基于SECI模型讨论辅导员知识创新与共享》荣获全省高校辅导员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本年度有3名辅导员参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培训,1名参加国家职业指导师培训,2名辅导员参加校就业指导课大赛,其中汪婕获得二等奖,杨礼玉获得三等奖。

       “多措并举”的思想教育
      传媒学院高度重视自相教育工作,及时上传与学生工作相关,学生思想建设相关的新闻,通过多样化的视听效果,引发学生兴趣,吸引广大师生的广泛关注,营造学生思想教育氛围。学院各班级、团支部也重视网络载体,建立了自己的班级博客、QQ群、飞信群、微博等新型班级网络交流平台。另外,传媒学院网站经过改版,板块更加规范、内容更加充实、更新更加迅速,一年以来,通过新闻宣传及展示的形式在网站上发布各类新闻图片、视频千余篇,积极引导了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在理论和实践中积极探索中形成了“1231”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以理论教育为主题,以学校和社会为两个实践阵地,以党组织、团组织、思想政治辅导员作为思想教育的三个政治保障,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由下而上”的双向反馈机制。
      同时,传媒学院积极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信息报道;做好心理咨询与辅导,通过辅导员及班干采取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心理情况;做好新生心理普查工作了解新生情况,建立心理档案;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其积极与学院学生会、团委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志愿服务、文艺活动、暑期实践中增长知识,了解校园、了解社会从而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

      “严谨有序”的管理服务
      在工作中,传媒学院领导班子注意分层次、分步骤、分节点开展主题教育工作。
各班成立以辅导员为中心的学生干部管理队伍,设立了班干部例会制等管理制度做好班级的日常工作,及时真实的记录班级日志,同时坚持“一个标准”,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从而使班级全面提高活力和凝聚力,传媒学院还积极创新管理形式促进班级交流,2010级新闻专业2班获得校“十佳班集体”称号。
      各班建立了三级管理制度,使各项措施到位。遵照教育先行,召开主题班会进行早操的宣传教育工作,充分认识早操的必要性,同时严抓检查、规范请假。在新生军训中,新生辅导员全程陪新生军训,在思想上、生活上积极给予他们悉心的照料和指导。在军训会操比赛中,我院荣获一等奖。
      资助工作上,成立学生资助工作与国家助学贷款领导小组、资助工作及国家助学贷款学生工作组指导资助工作,并成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议小组做好认定及各项会议记录工作。做好宣传介绍、找准受助学生、严明评选程序、公开受助信息。坚持责任到人、三级监管、深入学生详细摸底,建立贫困生动态数据库,及时了解经济变动。广泛发掘社会资源,创立助学基金,目前已达成60万元资助协议。

      “立德树人”的就业工作
      传媒学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状况,落实“一把手”工程;分管领导全力以赴,统筹部署;全院教职工积极配合,多方联动。他们针对不同年级、专业、类别对毕业生进行形势政策分析和就业指导,并从学生的心理、经济等实际情况出发,运用传媒工具提供个性化服务;为学生开拓就业市场,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全方位学习、全过程服务。传媒学院采取“利用政策促进就业、特别援助帮扶就业、加强培训助推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的特色途径,做到了全局工作有计划,具体落实有制度,按期统计有汇报,就业考评有奖励。2012年,传媒学院就业率比去年提升4个百分点,在全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考评中荣获了“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及“文明离校”奖,毕业班辅导员秦宗财、沈幼平荣获“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硕果累累”的教学成绩
      三年来,在上级党委和团委的正确领导与亲切关怀下,本着以人为本、为全院同学服务的理念,锻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宗旨,全院学生干部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在特色创新方面,传媒学院推出“传媒视界”构筑传媒育人新阵地。截至目前共举行“中国历史文化”、“新闻实战”等系列讲座30余场,服务传媒学院学子千余人次。“江南片大学生电影节”引领学子关注校园、关注技能。多场“系列影展” 以实践促专业、以实践促教育。 三个课堂联动,创立了传媒电视台,成功制作了“校运直通车”视频新闻;开创了传媒创意文化节,   促进专业交流,展示专业成果。
      三年来,传媒学院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在学校各种评比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像师大骄子获得者,2009级新闻专业学生曲欣悦,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大学生记者、安徽师范大学传媒联盟社长白力民,传媒自强之星原校摄影爱好者协会会长、芜湖摄影家协会会员2009级摄影专业学生洪子波等,他们不仅成绩优秀,而且都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社会,彰显着一个大学生的优秀人格。
      传媒学院的丰硕成果也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国共青团网、安青网、中安在线、《大江晚报》、芜湖《教育360》、芜湖新闻联播、芜湖新闻网等多家纸质及电视媒体对传媒学院第二届江南片大学生电影节进行了集中报道。2012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日报网、中国网、中国共青团网、中国教育新闻网、搜狐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社区志愿服务网、中国大学生社团网、安徽电视台、安青网、安徽教育网、中安在线、安徽论坛、中国芜湖新闻网等45家媒体的报道。

      作为年轻的传媒学院,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对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需要进一步探索;学院的建设还需要加强;组织的工作方式和手段创新有待提高。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去重点研究,认真解决。在新一年的到来之际,传院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努力,继续探索,为学院共青团工作取得更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