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重走行知路】一抹红色忆峥嵘——古稀老人半世纪的文化坚守

“繁昌城,皖南门户,抗日时期主战场。新四军,英勇顽强,驱逐倭寇赶豺狼。谭司令,运筹帷幄,五战五捷保繁昌。忆往昔,同仇敌忾,军民融洽情意长”。在中分村廉政文化广场的浮雕前,这位精神矍铄的古稀老人身着洗得泛白的灰蓝军装,慷慨激昂地向游客们讲述新四军生活和战斗的场景,厚植爱党爱国爱家园的情怀。他就是中分村的义务讲解员——“中国好人”徐孝旺。

耳濡目染受启迪

徐孝旺于1944年出生在繁昌区孙村镇中分村这片被革命烈火染红的土地上。1938年冬,抗日战争的纷飞炮火映红了滚滚长江水,日军先后五次进犯繁昌,企图夺取繁昌、扫荡皖南。新四军第三支队副司令员谭震林率领第三支队驻扎在中分村,在皖南前线与日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五战五捷的重大胜利,保住了繁昌人民的家园,扼守住了皖南门户。

这些革命斗争历史和英雄先烈事迹被村民们口口相传,徐孝旺在这种历史氛围中成长,一粒红色的种子也在他的心中悄然萌芽。在他八九岁时,母亲就告诫他“抗日的时候,司令员姓谭,你长大了要知道报恩,报哪个,就是谭震林”,就连他母亲的名字都是谭司令夫人田秉秀取的。1964年,身处北京的田秉秀因怀念往事感念旧情,特写此信邀请村民董思学到北京做客。几经打听,徐孝旺得知董思学就是那位朴实的邻居大妈,田秉秀的重情重义深深感动了徐孝旺,怀揣着对谭震林夫妇的敬仰与感恩,徐孝旺毅然决然地开启了他的革命文化传承之旅。

收集史料助建馆

1964年,刚刚踏入教学工作岗位的徐孝旺开始着手整理抗日文化。历史记载不够详细,他就在教书育人之余,翻阅搜集大量书籍资料来查找当年新四军第三支队在皖南活动的史料、访问村里老人以及抗日老战士进行细节查证、收集抗战历史遗物等,自费搜集整合这些来之不易的史料线索。为了更加全面详细地了解那段烽火岁月,徐孝旺更是一次又一次爬上山实地考证新四军作战的路线图,并且自制沙盘还原当时的作战场景。年深日久,这段革命历史深深地融入到了他的血脉之中。

2006年,在徐孝旺的提议下,村民们先后自发集资40余万元在中分村重建新四军第三支队司令部旧址纪念馆,成为芜湖及周边地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及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基地,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同年9月,谭震林的小女儿谭胜远寻访着父亲的足迹来到了中分村。当她在徐孝旺处看到父母的结婚照时,不禁讶异这张照片的来源。听了徐孝旺的讲述她才知道,这张照片在2002417日谭震林将军一百周年诞辰时被刊登在《繁昌报》头版头条,“繁昌人民没有忘记谭将军,没有忘记新四军”。谭胜远深受感动,回到北京就把父亲的40多张照片寄到中分村,如今这些照片都被珍藏在繁昌保卫战展示馆里,一帧帧都是革命年代的缩影。

薪火相传担使命

传承是最好的缅怀。“红色记忆要代代相传,没有新四军,哪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徐孝旺在2004年退休之后,始终没有停下传承红色文化的脚步。他每天早上8点准时在新四军第三支队司令部旧址义务讲解繁昌保卫战的历史,叙说那段传奇故事。从新四军路线图讲到五战五捷,从革命年代的爱情故事聊到军民鱼水情,寒来暑往,这一讲就是18年。

徐孝旺身材矮瘦,但讲解起这段红色历史却铿锵有力、饱含激情。老人如今已经78岁高龄,年前刚得了一次脑梗,及时就医后又立马拾起自己的义务讲解,一天也不肯落下。提及此事,徐老只是笑笑,轻描淡写地说“就是轻微的,老年人就是要多动”。据徐老说他并不住在中分村,每天要从繁昌坐上一个小时的公交车才能到,但他这些年风雨无阻,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这片红色土地上。

2007年以来,徐孝旺每个月都会整理一次所接待游客的场次和数量。截至20226月,徐孝旺共完成了近6000场义务讲解,所接待的游客更是多达34余万人次。据徐老说,他现在平均每天要安排三四场义务讲解,“重视红色文化的人越来越多了,这让我更有动力向大家讲述红色故事”。岁月更替,四序迁流,这段刻骨铭心的革命历史在徐老口中已叙说了成千上万遍,他怀着一颗炽热的心讲述了一段红色的情,传承了峥嵘岁月的那一抹红。(文/张宁杰 图/刘雅亓 梁亚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