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一“味” 芜湖老字号的探寻之旅 ——13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文化调研活动报道

    一城一味,一味一萦绕。芜湖这座老城拥有太多值得去品味的地方,而扎根在这座城市里的中华老字号,折射出的是一座城市的时代变迁。 2014年4月26日中午12:40,安徽师范大学13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全体同学准时集合于学校一食堂,参加“芜湖城市发展与文化探索”系列调研活动之四——寻觅中华老字号,梦牵心中的芜湖。

    在实践中,同学们兵分三路,分赴各县区同时展开调研活动。在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大家参与度高,积极性强,彰显了温良纯善、热情活泼的师大学子风采以及博采力行、深入实践求真的文管精神。

一如“四季”永恒在,“春”风吹入此中来

    下午13:40,第一团小组的活动已经开始。同学们伴着细细的小雨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通过明暗采访相结合的方式,了解老字号——“四季春”酒店背后的故事。

   “四季春”酒店历史悠久,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百年品牌特色小吃历来被人们啧啧称赞。在调查中,同学们了解到:“四季春”作为中华老字号代表之一,在历史的起伏兴衰的时代潮流中,发展历程同样是曲折的。怎样在传承中华传统特色小吃的基础上融入创新元素,是继承者们不容忽视的问题。“这次调查只是一定程度上粗略的了解,真正需要我们青年一代去关注和呼吁保护的中华老字号还有很多,我们作为文管专业的学生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会不停激励我们努力提升专业素养与探索精神!”活动结束后,身为组长的王汪兵感慨到。文化调研是学习的开始,而责任是成长的必修课。

耿耿于“兴”,“傻子”有“福”

    在组长张俊杰的安排下,第二小组的组员在步行街对路人进行现场采访。采访结果似乎在同学们的预料之中:相对于对芜湖老字号有着深厚历史情感的老一辈,年轻人对老字号的历史发展知之甚少;相对于恒春类老字号药店,人们更熟悉傻子瓜子,小邢板栗这类休闲零食类老店。为进一步深入了解,组员们在现场随机调查结束后,商量决定以顾客的身份进入芜湖傻子瓜子总店。组长张俊杰以挑选瓜子为名,与店员攀谈起来。通过聊天得知:现在傻子瓜子已不再是家族企业,店员都是招聘来的,他们对“傻子瓜子”的发展历史、企业文化、品牌内涵都不了解。当组员们还想深入地问访,店员却以生意较忙为由拒绝了组员的采访要求。

    在对“傻子瓜子”的探访结束后,组员又前往“耿福兴”进行调研。恰逢未到经营时段,组员得以采访到酒店大堂经理王先生。王先生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耿福兴”的发展历史,品牌内涵及招牌菜品。它向大家介绍道:“央视近期播放的《舌尖上的中国2》中将出现‘耿福兴’的招牌菜:虾籽面和汤包。”这条消息使生活学习在芜湖的同学们感到万分地欣喜与荣幸。临走时王先生还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前来品尝特色菜品并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一次调查,两家企业,三方感知。起落难免,兴衰绸缪。在发展中历经成长成熟,于我们,于企业。求索于时代,前进自未来。

画铁画,话中华

    第三团小组下午13:30在赭山公园集合,准备前去芜湖铁画老店进行采访调查。铁画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鬼斧神工,气韵天成,在其发展的340多年的历史中,享誉四海。是中国汉族独具风格特色的工艺品之一。

    在参观芜湖铁画老店的过程中,同学们感知了铁画的历史魅力。但与此同时,同学们也发现,很多铁画销售店营业人员对铁画历史知之甚少。面对同学们的询问采访只知一味逃避,面对前来欣赏品味铁画的参观者态度也较为冷淡。从多家门店的调查来看,细心的同学们发现,铁画也似乎陷入题材甚少,难以创新的困境中。“巧夺万代所未有”的芜湖铁画如何推陈出新,重燃新的生命力,是亟需解答的问题。

在实践中感知社会

    经过一系列的采访调研,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切身感受到了芜湖老字号的魅力,更为重要的是在经历一次次失败和打击后,文管学子们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社会调研能力得以增强,视野得以开拓。在实践中摸爬滚打,在摸爬滚打中接触社会,体验冷暖。本次调查让同学们感受到“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早已过去,在如今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老字号难以为继。像芜湖这样的文化古城,要使众多老字号屹立不倒需要政策的扶持和各方的努力,只有在继承传统中注入新鲜血液,才有可能让它们渊源流长的故事叙述地更为精彩。

    一城一味,这韵味深远,这体味深刻。2014年,芜湖市工商联提出《关于保护、传承与发展我市“老字号”的建议》这一策划,旨在呼吁更多的人投入到保护芜湖老字号的队伍当中。“我们的探寻之旅还远远没有结束!”文管班班长朱子钰说,“我们接下来还会去了解‘那些年,一起走过的桥’的故事,去感悟‘长江之滨--芜湖’的魅力!”芜湖这座老城,因为有了这群热爱这片土地,愿意用自身所学肩负起传承责任的青年一代,而变得更加美丽。(文/魏雯雯 储楚 图/王迟 陆惠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