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做贡献 实践竞风流——安师大大学生赴合肥志愿服务团队暑期实践侧记

    7月9日上午,在肥西县山南镇综合文化站,当地群众观看了一场特殊的文艺汇演。表演者是一群大学生和几名小学生;“安徽好人”道德模范故事汇演是表演的主题内容。没有绚丽的舞台,没有华美的服装,只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便足以打动了观众。

    九天前, 18名来自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的大学生从芜湖来到了肥西县山南镇,他们组成了“喜迎十八大 传媒先锋行”志愿服务队。九天的时间里,先后开展了“平凡至伟”安徽好人专题采访活动、“传媒新教育”传媒素养普及培训班、“传媒先锋行”道德模范故事汇演、“新农村建设”文化产业调研等实践活动。当地人民都亲切的称呼他们为“传媒先锋”。

    基层做贡献,实践竞风流。安徽师范大学的大学生们用火热的青春、实际的行动为党的十八大献礼。 

    情笃山南小井庄 普及传媒新教育

    镜头一:雨中建起“传媒新教育”普及培训班

    7月1日,来自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的18名大学生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来到了肥西县山南镇小井庄。

    与一般的大学生辅导小学生文化课的内容不同,这些大学生志愿者在当地建起了“传媒新教育”普及培训班。其中包括小主持人和小记者培训班,甚至还有来自空乘专业的大学生教授礼仪课程。“我们的志愿者分别来自新闻、播音主持、摄影、广告、空乘与礼仪共5个专业,主要是大二年级的学生,我们来到这里,就是要发挥我们的专业优势,传播传媒文化”。团队指导老师田超告诉记者。

    不巧的是,初到山南镇小井庄,一场大雨不期而至。

    大雨中,志愿者中的男生们抱着教学器材,端着捐赠图书,搬运生活物品……雨水夹杂着汗水在队员们的脸上滴淌,女生们则关心地为跟在男生后面撑伞。布置教室,清扫卫生,队员们紧张忙碌着。

    雨过天晴,“传媒新教育”普及培训班在小井庄文化站建立起来。

 


    镜头二:传媒教育重素养 特色活动显奇效

    实践期间,大学生志愿者不同专业分工明确,特色鲜明。新闻专业同学负责教小记者班,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同学教小主持人班,广告专业的同学教小画家班,甚至还有来自空乘专业的同学给孩子们教授基本的礼仪课程。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最基本的礼仪意识都没有。”来自安师大传媒学院2011级空乘学的阮倩倩说到,“我们对孩子们灌输成才先成人的道理,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而礼仪教育就是培养感恩意识的开始。”

    此外,在课间,志愿者们还在文化站走廊开展了“环保主题海报展”和“原创报纸展”。2010级播音专业的申曼丽是海报展的讲解员,她说:“这些海报全是志愿者自己设计制作的,用海报展览的方式吸引孩子们,在讲解过程中给他们灌输环保、和谐、平等的理念,希望他们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能有所受用。”


    镜头三:大手拉小手 夕阳送学图

    “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安全永远摆在第一位。18名实践队员都深知这一点,因此我们仔细统计并拟出了学生花名册,包括孩子们详细的家庭住址,父母联系方式。”田老师告诉我们。

    在志愿特色支教的过程中,队员们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每天下午4点半是培训班下课后,所有的学生要么有学生家长亲自来接送,要么是由志愿者一路送回家中。对于这些大学生这种负责地表现,很多学生家长都很感动。

    当夕阳西下,大学生和小学生,大手拉小手行走在小井庄绿树环绕的乡村公路上,这画面美的真实,美的和谐。


    校地共建搭实践平台 携手情牵育时代先锋

    镜头一:问渠基层做实践 镇长遥指山南镇

    完颜健炜,肥西县山南镇副镇长,他对来到山南镇做实践的大学生们十分欢迎。在6月,得知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有学生志愿者要来做采访、办支教、建书屋,完颜镇长就忙活了起来。联系当地农家解决住宿问题,主动寻找价格公道、饭菜可口的农家饭店,联系当地的山南好人作为采访对象。

    7月1日,18名大学生志愿者抵达山南镇。完颜镇长亲自带领队员们走在山南的街头巷尾,操着一口浓厚的合肥口音为队员们介绍着山南镇的风土人情。“大学生志愿者来到我们山南,了解山南,为山南的发展出谋划策,你讲我可要感谢他们?那你讲我可要服务好他们?”镇长用流利的合肥话告诉记者。

    镜头二:校地共建搭平台 携手情牵建书屋

    7月9日上午,安徽师范大学与肥西县山南镇合作共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签字揭牌仪式在山南镇综合文化站举行。安徽师范大学主要党政部门领导、肥西县委领导、全体大学生志愿者和部分当地群众出席了签字仪式。

    签字仪式上,安徽师范大学校长王伦表示,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实践活动将继续着力完善课程化、项目化、全员化、基地化、社会化“五化”机制,大力推进百支重点团队、百个实践基地、百名专家指导、百万经费投入、百分百学生参与的“五百”目标,深化社会实践育人“第三课堂”建设,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树形象。

    随后,与会双方还为传媒学院师生为当地捐赠建立的“传媒爱心书屋”进行揭牌仪式。“每一本图书都是饱含我们师大师生的一份爱心、一份责任心,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乡村基层教育。”王伦校长告诉记者。

    镜头三: 敢为人先铸丰碑 调研取经新农村
 
    7月2日,实践队员们前往位于小井庄的中国农村包产到户纪念馆。

    肥西县山南镇小井庄——中国农村包产到户发源地。从1978年以来,小井庄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铸就了“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丰碑。小井庄中国农村包产到户纪念馆被列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成为多所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参观中,队员们认真记录,不时驻足思考。抚今追昔,旧时小井人民的锐意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依旧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然前行。

    下午,实践队员们在摸清小井庄历史的基础上奔赴在山南镇上,小井庄中,发放问卷,调研新时期小井庄的发展情况。“让我们意外的是,村民们都很愿意积极配合我们的调研。有的村民不识字,我们就读给他听,帮助他完成问卷。”一位调研队员说。

    安徽好人平凡至伟 道德楷模爱心涌动

    镜头一:不为繁华易素心 不爱城市爱乡村

    2010级新闻学专业的冯李华和叶肖伊是“平凡至伟”安徽好人采访组的核心队员。

    7月6日,山南镇优秀教师丁冬梅接受了两位大学生记者的采访。

    从教10年的丁冬梅,取得了无数让同龄人自叹不如的成绩,县教学能手、县农远应用新星、县十大优秀青年、市教坛新星、市首届骨干教师、省“创先争优”演讲比赛二等奖、全国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优秀的她原可以离开农村去省城寻求更好的发展,而为了一群爱她的孩子们和她爱的孩子们,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扎根乡村,把爱留给了这里的学生。

    “朴实、优雅,诚如她的名字一般,丁老师有着梅花般的清秀,有着梅花般的热情,更有着梅花般的坚强。”叶肖伊在采访笔记中这样写到。

    镜头二:带着山南向前进 播撒大爱不留名

    解明田,山南镇乃至肥西县人民都应该家喻户晓的名字。

    他在山南的企业“强力精铸有限公司”和“田源精铸企业”为近半个镇子的家庭提供了工作岗位。16岁时,他仗义助人,自己的胳膊却永远留下三条刀疤;他每年资助数名家庭贫寒的大学生;他为汶川、玉树地震捐款近百万……

    7月6日上午,小井庄工业园区,田源精铸公司总经理办公室内,从没接受媒体过采访的解明田竟然接受了安师大两名学生记者的专访。

    “我留给媒体的只有一张他们抓拍的背影。”解明田这样告诉两名学生记者。

    事实却是如此。多年以来,想采访解总的省市媒体众多,但解明田总是一一谢绝。曾今,为了挣脱记者们的包围,解明田甚至挣段了记者的采访话筒。

    “解总是一个极富人格魅力的人。”采访队员冯李华如是说。

    镜头三:道德汇演见真情  座谈会中论党性

    7月9日,“传媒先锋行”道德模范故事汇演在小井庄文化站内举行。

    情景剧“永远的格桑梅朵”、“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板凳上的妈妈”等节目深深打动着现场的观众。“不是专业的演员,胜似专业的演员。看得出队员们的演出付出了真情实感。”一位当地小学生家长如是说。

    下午,安徽师范大学校领导和此次“传媒学院赴合肥志愿团队”在小井庄文化站举办了一次“保持党员纯洁性”的专题座谈会。“座谈会上,王伦校长以化学上的提纯作比喻,强调了保持党员纯洁性的重要性。”2011级新闻学专业方徐梦同学说,“座谈会是一次精神洗礼。”

 


后记

    从中国农村包产到户纪念馆到小井庄工业园区,从“传媒新教育”普及培训班到“传媒先锋行”道德模范故事汇演的舞台,炎炎七月,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的志愿者们和美丽的山南镇有一次美好的邂逅。

    九天的相伴相随,投以关注的目光,张开合作的臂膀,志愿者们是辛苦的,他们顶风冒雨,不惧骄阳烈日;志愿者们又是幸运的,他们透过历史,看见沧桑,见证着古镇山南走向现代繁华。

    九天前,摊开山南镇的地图,一条省道穿镇而过。沿着这条道路,从先辈前贤身上寻找力量,从道德模范身上汲取营养,在实践中锤炼,在奉献中成长,安徽师范大学大学生志愿者定会把暑期社会实践之路越走越宽。

    合上地图,当乡村、道路、纪念馆渐渐模糊,山南暑期实践生活的点点滴滴却早已在脑海里定格,成为志愿者们永不磨灭的回忆。(传媒学院赴合肥“喜迎十八大 传媒先锋行”志愿服务队 文\冯李华  图\卢亚幸 刘冬 冯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