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蒙城好人,传向善力量——安徽师大传媒学院赴蒙城志愿服务队探访蒙城好人

 

    五月四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发表讲话,他强调,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月2日至7日,传媒学院赴蒙城“践行核心价值观,传媒聚力中国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采访组一行带着感动与使命探访漆园大地、庄周故里的十位好人。
    孝老爱亲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孝老爱亲既是美德又是责任。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孝老爱亲”底蕴的国度。而在蒙城县有着这样一群人:无怨无悔照顾尿毒症老伴二十多年的杨金贝,无微不至悉心照料瘫痪妻子十四年的刘勇,他们任劳任怨,与妻子相敬相亲,尽最大努力履行着当年的承诺,称得起“孝老爱亲”四个字的重量。
    20年前,杨金贝的老伴王素娥因为身患高血压、类风湿、慢性肾衰、心脏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生活不能自理,三年前,王素娥的肾衰突然恶化为尿毒症,并伴随精神分裂、失忆和贫血、失明,彻底失去自理能力。然而,杨金贝并没有放弃老伴,他自己改造了一辆电动三轮车,每个星期载着老伴去蒙城县中医院透析三次,老伴由于精神失常,身边不能离人,杨金贝就无时无刻的陪伴在她身边,夜里老伴胃不舒服,杨金贝就起床给老伴弄热水捂,老伴爱翻身,杨老还特意用一块布条将水捂系在老伴身上……
    在蒙城好人刘勇家里,我们也充分感受到了这个四十多岁硬汉的柔情,说起和妻子年轻时的恋爱经历,他依旧会有些害羞,甚至脸红;谈起照顾瘫痪妻子的辛苦,他却摆摆手说没有什么;给妻子喂粥时会轻柔地给妻子擦干嘴巴,刘勇说他会履行他在结婚时对妻子的承诺,“爱你一辈子,照顾你一辈子”,妻子现在只有几岁小孩的智力,她或许听不懂,但她一定能感受的到。
    敬业奉献  在坚守中铸就人生丰碑
   在对蒙城好人的寻访中,我们感叹与各行各业里都活跃着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的楷模:为村里捐钱修路、建学校但丝毫不求回报的村委书记魏振海。村子里哪里有困难,哪里就会在第一时间出现他的身影。大学生村官刘金银通过借钱贷款筹得资金,开设猪副业加工工厂并投入运营,为村里留守妇女创造就业岗位,努力带动整个村的经济发展。
   诗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师,始终弯着近90度的腰,手拿着教案和教本,步履艰难地走向教室,他就是被全校学生称为“弯腰老师”的数学教师——朱景科。忍受着腰部的病痛,把腰弯成了一座桥,一座让孩子们通往美好未来的桥。他在奉献中教会孩子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和力量。
   每日接近15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在偌大的工作区域要来回走上几十个来回,但依旧乐此不疲,默默坚守。清洁工郑广学无论多么劳累,让我们看到的从来都是憨厚的笑容。他还耐心钻研清洁工具的改良,是他,用一把扫帚扫出了城市的文明;是他,用一个簸箕端出了城市的整洁,真正做到了“脏苦我一人,干净千万家”。
    自立自强  用信仰点亮人生希望
    他们或许生来便是折翼的天使,又或许人生给他们下了一份无路可走的判决书,在毫无希望之光的绝境中,他们将自己变作了一束光,照亮自己,也为他人带去了希望。
   蒙城县特殊教育学校的美术老师郁弟飞,天生聋哑。从这所学校毕业后考取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四年后,心系母校的他又回到曾经照亮自己人生希望的学校担任老师,教学生们国画、素描和剪纸,带领孩子们在无声的世界里找到新的希望,让孩子们原本苍白的世界得以重新上色。
    在残破的家庭里撑起一片天的朱晓红,自身有残疾,在丈夫确诊为尿毒症后,带着丈夫四处求医,几乎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她便开始靠卖糖葫芦来贴补家用,每天披星戴月,只为一家人能拥有活着这一基本权利。人生对她施以不幸,她却用看透苦难的笑容报以回应,她是自己和全家人的灯塔。
   “选好人、评好人、树好人、做好人”,蒙城县在探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过程中,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系列活动,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目前,全县已有29人跻身“中国好人”榜,“好人”精神已经成为引领全县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力量。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历时六天走过了蒙城县漆园街道、小涧镇、板桥集镇、岳坊镇、篱笆乡等大大小小近十个乡镇,东西南北跨越近百平方公里的区域,寻访到了十位蒙城好人,旨在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去年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赴蒙城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力图让学生在采写的过程中提升专业素养,用笔尖立德扬善,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此次赴蒙城暑期社会实践之行,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目标,充分发挥传媒学院特色和学子特长,最终形成《述蒙城好人,传向善力量》通讯集、图册各一本作为实践成果。(文/图 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赴蒙城志愿服务队)